目 录
一、政策背景·················· 1
1.公司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1
2.什么是“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1
3.教学评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 2
二、审核评估方案················ 3
4.什么是审核评估?··················· 3
5.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3
6.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4
7.审核评估的对象及条件是什么?············· 5
8.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5
9.如何理解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之间的关系?··· 5
10.什么是审核评估的特色或自选项目?·········· 6
11.如何理解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7
12.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7
13.如何评判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8
14.如何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8
15.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8
16.如何理解教学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9
17.如何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9
三、组织管理·················· 10
18.审核评估有哪些程序?··············· 10
19.审核评估结论如何审议与发布?··········· 11
四、评估信息化················· 11
20.什么是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11
21.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审核评估中发挥什么作用?· 12
22.学校如何填报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13
23.评估专家怎样使用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13
24.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什么作用?········· 14
25.怎样使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14
五、学校工作·················· 15
26.为什么强调高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15
27.参评学校撰写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要注意哪些问题?··· 16
28.学校应准备哪些评建工作材料?··········· 16
29.学校怎样做好整改工作?·············· 17
附 录··························· 18
附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一览····· 18
附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20
一、政策背景
1.公司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答: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文件精神,教育部评估中心于2013年分别对南京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六所院校进行了审核评估试点工作。从试点情况看,评估专家和学校一致认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条件已经成熟。2013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要在2014年至2018年之间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学校研究决定公司将于2018年底前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2.什么是“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答:新时期确立的“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
一是强调高校自我评估,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并使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高校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通过建立高校、国家基础状态数据库,形成常态监控机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一些核心数据,加强对状态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库在学校自查、政府监控、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分类开展院校评估,引导高校合理定位,促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院校评估分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两类,接受合格评估“通过”的学校,5年后进入审核评估。院校评估是政府委托评估机构组织的,带有必须性质的评估;
四是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一方面鼓励专门机构和行业用人部门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评估,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相衔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提高我国高校的专业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五是鼓励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对本校学科专业进行国际评估,同时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开展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提高评估工作水平。
3.教学评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
答:本科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不仅能鉴定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诊断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并且能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促进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同时,教学评估还具有激励和督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我国以往开展的教学评估实践已充分证明,学校通过评估,教学工作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审核评估方案
4.什么是审核评估?
答:《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规定了“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其中审核评估是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审核评估是由政府主导,针对2000以来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高校开展的制度性评估。
审核评估不同于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5.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强调目标导向,重点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二是主体性原则。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质量探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三是多样性原则。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思想;四是发展性原则。强调过程改进和内涵提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五是实证性原则。强调依据事实做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引导,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以上原则贯穿于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中,贯穿于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中,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自建过程中。
6.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的理念。之所以强调“对国家负责”,是因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通过审核评估,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的需要。
国家开展教学评估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审核评估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评估工作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审核评估倡导评估专家与学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为学校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献计献策,体现“为学校服务”是的重要理念。
审核评估还强调“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评估只是外在的促进因素,目的是促进高校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才是落脚点。因此审核评估应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多样性与自主性,从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在审核评估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是因为一切公司产品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充分关注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估的真正受益者。
7.审核评估的对象及条件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对象包括两部分高校:一是参加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二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参加审核评估的学校应达到两个条件: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应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合格标准。二是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须达到《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即2012年原则上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设定这些门槛条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高校为保障和提高质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评估不仅评学校,也评政府和学校举办方的职责是否落实。
8.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审核评估范围”是围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所设计的审核内容,由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为审核项目,共有“6+1”项内容,分别是定位与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在这六项之外,还另加了一个特色或自选项目。第二部分内容为审核要素,把六大审核项目划分为24个要素。第三部分为审核要点,把审核要素的核心内容体现在63个审核要点上(以上内容见附件)。
9.如何理解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项目、要素、要点三者之间是一个整体,这些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该涉及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其次,项目包含要素,要素包含要点,但是要素和要点不仅包含方案中涉及的这些内容,还可以增加。也即下一级(要素和要点)是上一级的必要内容,但不是充分内容。
第三,各个项目和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教学中心地位”这一要素,一定会在后续的团队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中具体体现。因此,在学校自评自建和专家考察时,除了重点考虑本身项目、要素、要点外,还要考虑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
审核项目、要素、要点这种关系,决定了对审核评估范围进行考察应该从上而下进行,考察时可以结合每所学校具体情况,对要素或要点进行添加或调整。而水平和合格评估则是自下而上进行考察,也就是下级各项指标达标了,上一级指标自然达标,逐级推演最终得出评估结论。这也是为什么叫审核评估范围,而不叫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因。
10.什么是审核评估的特色或自选项目?
答:在审核范围的六个项目之外,增加了一个特色或自选项目。这一项目的设立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开放性,体现了审核评估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学校可以在定位与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这六个项目之外,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自行选择(也可以不选)特色鲜明的项目或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中成效显著的项目,作为补充审核的内容。例如,某所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成果。这一自选项目反映出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特色和自选项目应该详细说明学校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今后怎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
11.如何理解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答:为方便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和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根据审核评估范围的三部分内容,对应拟定了111个引导性问题供学校和专家工作中参考。例如,在“教学中心地位”这一要素中列出了4个引导性问题:(1)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2)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教学的?(3)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 (4)学校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引导性问题本身不构成单独的审核评估内容,不能取代审核要点,它是示范和非限定性的,是为了帮助学校做好自评工作和专家深度考察而设置的。而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同一要素可选择不同的引导性问题。
引导性问题既包括定性内容,也包括定量数据,数据应该是近三年的。
12.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涵盖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五个度”进行审核。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二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三是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四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五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以上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输入输出过程。专家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审核,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质量做出全面的判断。
13.如何评判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答: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一系列公司产品活动的出发点。缺乏培养目标或培养目标不明确,公司产品活动便缺少针对性,无的放矢,难以取得成效。
从培养目标出发,经过若干公司产品活动,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一个培养过程。结果与培养目标的重叠面大,说明结果与目标达成度高。重叠面小或不能重叠,则说明培养目标不切合实际,或者公司产品活动没有到位,达成度就很低。
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要高度重视这些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14.如何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答: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例如学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高等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5.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答: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教师和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师队伍,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经费,教材,教学仪器设备等。
教师和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国家有基本的要求,例如,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等,这些指标是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
师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是教师质量的体现。高素质的团队队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学资源的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高,反之则低。
16.如何理解教学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调节等若干部分组成。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集团应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建立学校自身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校应该依据这些质量标准,开展教学工作。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学校要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对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作用,并结合自评工作,按年度形成并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应通过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调节、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如何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答: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学校应建立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用人部门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法等进行调整及改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公司产品质量的体现者和评价者。学校公司产品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表现为学生的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学习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学生的评价、赞誉与满意度,是学校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满意度。
三、组织管理
18.审核评估有哪些程序?
答:审核评估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学校整改等。
1)学校自评。参评学校根据审核评估方案认真开展自我评估,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2)专家进校考察。专家组在审核学校《自评报告》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基础上,通过查阅材料、深度访谈、考察教学设施举共服务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访谈用人部门等形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形成《审核评估报告》。
3)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由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统一对结论进行审议,审议后发布结论。
4)学校整改。学校按要求开展整改工作。
19.审核评估结论如何审议与发布?
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评估中心应按年度,就所组织的审核评估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教育部。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总结报告进行审议后,正式公布参评高校的审核评估结论。
审核评估结果是学校公司产品质量的反映,与学校办学、发展直接相关。学校应根据审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包括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科及学位点建设、专项经费、教改项目、教学成果评奖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评估信息化
20.什么是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答:《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称简数据库)是按照教育部要求,为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按照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把高等学校与本科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形成系统化的、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集。
数据库数据项选取遵循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内在规律,涵盖教学投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数据群组。
数据库从实现方式上,分解成团队队伍、公司产品、教育经费、教学科研仪器、教学条件、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活动、科研情况、团队建设等九类数据。每类数据再分解为若干数据采集表,每个采集表包含若干数据采集项。
数据库是五位一体的高等公司产品评估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建设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评估中心建立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库体现了四方面服务:服务于学校自身对教学工作常态监控,服务于政府宏观监控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于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于专家开展评估工作。
21.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审核评估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数据库本身既是教学评估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审核评估中,全程为评估考察提供基础辅助作用。
进校前,学校通过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全面系统梳理教学活动,完成数据信息积累,为撰写《自评报告》提供支撑材料。同时,学校的教学活动可在数据库中得到全方位、数字化的再现,学校不必再为接受评估准备大量的文字材料,有效减轻了学校迎评阶段的工作负担。专家则可以通过根据状态数据编制的《数据分析报告》,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确定考察重点、难点,使进校考察更有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数据库为专家提供了客观、系统的学校状态数据,专家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查询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获得对学校全面深入的了解,降低考察工作强度。同时,数据与实地考察相互映证,也为专家撰写评估报告提供了事实和数据依据,使专家的判断更加系统科学。
22.学校如何填报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答:教育部评估中心为落实教育部教高〔2011〕9号文的要求,建立了周期性填报制度,组织全国有关高校完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并对参加审核评估高校提前进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学校在确定参加审核评估后,应按照要求在指定时间将数据上报至数据库系统。
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用在线填报系统,一般在接受评估前三个月上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该数据将主要用于教学评估。数据填报工作一般可在半个月内完成。在此期间,数据库将为学校开放数据填报功能,学校可以随时填写和修改数据内容。之后,该功能将关闭,学校不能再对数据进行修改,但仍可浏览和下载本校数据。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学校可向教育部评估中心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修改。
23.评估专家怎样使用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答:专家在评估期间,可使用教育部评估中心为专家个人开通的专门账户,登录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根据系统导航进入数据库系统,查看评估学校的原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数据包含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建设、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团队建设与科研、校园文化等七大类,共140项数据项。专家如果想深入了解学校在某方面的具体情况,可根据表格目录,点击进入,查看学校该方面的详细数据。
24.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有什么作用?
答:《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评估专家在进校前了解和研究学校的主要材料。《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由评估中心以学校上报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编制,按照审核评估范围中的审核项目与要素,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测算,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转化成可供评估分析用的数据指标,为专家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内容和结构采取了与审核项目一一对应的方式。报告分为六章,对应6项审核项目,例如审核项目的“3.教学资源”,直接对应《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第三章“教学资源”。《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每章内容由若干小节构成,各小节以数据和表格反映该审核项目下的不同要素,便于专家了解情况,定量分析。《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对审核要素的分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审核要点、数据分析和注释。专家在进校之前,可以先在评估管理信息系统中审阅《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研究每个审核要素下的数据指标分析和对应的审核要点,了解被评学校的基本状况和相关数据,之后再登录数据库,查看学校原始数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效率。
25.怎样使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答:审核评估采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基于网络运行的评估工作平台。是以高校信息、评估信息、专家信息为管理核心,以评估流程为管理主线,为评估过程中的各类用户,如评估组织部门、评估专家组成员和参评学校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与支持。
评估管理系统登录后,选择“审核评估”。该系统可以供学校、专家、项目管理员(秘书)三种用户使用。
集团通过评估管理系统可了解评估动态和上传评估材料。系统提供评估文件和相关表格的查看与下载。评估中,学校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自评报告、整改报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实习基地名单等资料。
专家通过评估管理系统可了解参评学校情况和安排考察活动。进校前,专家在系统上查看学校自评报告和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交审读意见和考察计划;进校中,通过系统提交考察计划和调阅材料的通知;离校后,利用系统上传个人和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报告。
项目管理员和秘书通过系统查看参评学校情况,协调专家组工作安排,对专家组和学校的工作进行衔接。
五、学校工作
26.为什么强调高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答:强调学校建立自我评估制度的目的是:第一,学校的自我评估制度是我国高等学校“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本的评估形式。第二,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质量保障的主体,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的内在需要,而学校的自我评估制度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今后学校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历年的质量报告将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学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而学校自我评估的结论和内容是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的主要依据。
27.参评学校撰写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自评报告是学校自我评估结果的体现。它不仅反映参评学校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认识,也反映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认识。审核评估中,学校的自评报告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审核评估的相关要求。具体来说,应体现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理念要到位,事实做支撑,优势须找准,问题要写透;二是“五度”为主线,项目不能少,要素不能丢,要点可综合。
这两方面说明自评报告应贵在精准、结论自证、画像要像并符合要求。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应以精准的语言,在8万字内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及取得的成效展示出来,对存在问题要分析透彻并达到三分之一的篇幅。自评报告所列事实要支撑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效,取得的成绩要客观真实,对存在问题不隐晦,能直面问题并能分析到位。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应有支撑数据,能反映出学校自身特有的特点。在具体撰写时,要围绕审核评估的“五个度”来组织所有的审核评估项目和要素,对审核中的要点叙述不必面面俱到,可综合体现在要素中来反映。即审核评估报告的撰写不应以要素为基点,一艇是以“五个度”为基本点来组织撰写。
28.学校应准备哪些评建工作材料?
答:学校评建工作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专家评估案头材料。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见证”。例如试卷及试卷分析、毕业论文及成绩汇总、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形成的材料等。评估时无需对教学档案做特定的整理,应保持其原始性,并存放于制度规定的地方。
支撑材料是为自评报告提供支撑作用的材料,目的是为自身所说、所做的提供证明,带有评估的“时效性”。支撑材料应客观、真实,要少而精。
案头材料是为方便专家进校考察工作而做的引导性材料。它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校各类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和实训基地等的目录及所在位置,如学校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单位等。另一类是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目录,如校历、当周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毕业论文和试卷清单目录、人才培养方案等。案头材料应以准确、合理、方便为准则。
29.学校怎样做好整改工作?
答:整改是审核评估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估专家组在完成进校考察工作后,学校要对专家反馈会上的信息及时整理、分析。正确、客观地理解专家的意见建议,为整改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打好基础。在接到评估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报告后,学校要认真研读该报告,并以此作为整改提高的主要依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部署落实整改任务,做到认真研究、扎实改进、务求实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整改结束后,应对整改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效等进行总结,形成整改工作报告,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时,准备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改工作检查。
附录
附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一览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1.定位与
目标
| 1.1办学
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1.2培养
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1.3人才培
养中心
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2.团队
队伍
| 2.1数量与
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2.2教育教
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2.3教师教
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2.4教师发
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3.教学
资源
| 3.1教学
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3.2教学
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3.3专业设
置与培养
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3.4课程
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3.5社会
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4.培养
过程
| 4.1教学
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4.2课堂
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4.3实践
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4.4第二
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5.学生
发展
| 5.1招生及
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学生指
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5.3学风与
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5.4就业与
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6.质量
保障
| 6.1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6.2质量
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6.3质量信
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6.4质量
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自选特色
项目
| 集团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附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以下列出的111个引导性问题是为了让学校能够更好地理解审核评估范围,仅供参考。学校在使用时,可以将这些问题适当综合或增减,也可以不必一一回答。
一、定位与目标
1.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教师、学生及员工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
5.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6.学校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7.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
9.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教学的?
10.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
11.学校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二、教师队伍
12.学校的生师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13.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14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15.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16.学校的团队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7.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18.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19.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20.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公司产品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
21.学校教师在公司产品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23.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24.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25.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课题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26.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27.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8.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29.学校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
30.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1.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
32.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教学倾斜?
33.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三、教学资源
34,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35.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36.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
37.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
38.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9.高校的办学条件指标能否达到教育部教发[2004] 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中的合格要求?
40.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要求?
41.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
42.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3.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44.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45.新办专业的建设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46.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47.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8.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49.学校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要?
50.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
51.学校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2.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3.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54.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员工捐赠有多少?
四、培养过程
55.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
56.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57.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58.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 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59.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60.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61.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62.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使用情况?
63.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64.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的?
65.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
66.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7.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68.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
69.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
70.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72.学校有哪些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政策与措施?
73.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
74.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五、学生发展
75.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
76.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77.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
78.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9.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
80.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
81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82.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83.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4.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85.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86.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如何?
87.学校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88.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9.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90.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
91.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
92.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员工?
9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94.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六、质量保障
95.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
96.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结构怎样?
97.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
98.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
99.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100.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
101.学校是否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
102.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03.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
104.学校是否按教育部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5.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106.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107.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08.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109.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110.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己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111.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